close

台南是個古城,相對的古蹟也多,更是遠近馳名,這些走過歷史,曾經風華,而今功成身退,或留下殘垣斑駁,或整妝再現,讓後人在這裡懷思古幽情,步入歷史的懷抱,追逐前人的足跡、坐看歷史的更迭、人物的更替


或許因這些歷史古蹟已到耳熟能悉,雖然去過幾次台南,却總是略過這些地方,於是這次特地來趟台南古蹟行,當然首推安平古堡,而「安平追想曲」油然的躍進腦中,於是這次就由雪衣小布扮演金小姐,為了配合歌詞演出怎能缺少一件紅色花洋裝呢?於是拿塊阿嬤的大紅花布(不過小布的身體太小只能找小花的地方裁剪),臨時做了件花洋裝,配上紅色靴子多了一分可愛,反正小布淘氣的樣子也扮不來苦情花。


開放陸客來台後,台南古蹟似乎也為陸客所喜愛,一到假日更是人潮如織,想拍個乾乾淨淨的境頭很難,需要一點耐心,還要眼明手快,捉到霎那的空檔,迅速按下快門。











台灣城殘蹟(安平古堡殘蹟)
台灣城又稱王城、赤崁城、安平城。原為荷蘭人於1624年所建,1634年(明崇禎七年)完成,初名奧倫治城,後改名熱蘭遮城,早期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,所以把這座巍峨的城稱為「紅毛城」。台灣光復後,稱為「安平古堡」,沿用至今。


荷蘭時期,台灣城是統治台灣的政治及經濟中心,也曾經是鄭氏王朝三代的居城。明鄭至清領時期,鑑於台灣城已失去軍事價值,大量拆除城磚加以運用,沈葆楨建造億載金城時,也曾破台灣城壁,以其磚興建。


日治時期,為了建造安平海關宿舍,台灣城殘蹟被夷為平地,並在其上重建方形臺階式的磚砌高臺。臺的中央蓋起拱劵式的洋樓建築,這便是後人熟知的安平古堡;至此,荷式城堡的蹤影可說已毀於無形。而一般民眾登高望遠的暸望臺,多被以為是安平古堡,但事實上是建於日治時期,不屬於古蹟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赤崁樓前身為1653年荷蘭人興建之歐式建築普羅民遮城(Provintia荷文為永恆之意),漢人則稱之為「赤崁樓」、「番仔樓」或「紅毛樓」;曾為全島統治中心,至清代已傾圮,僅留部分殘蹟。


漢人稍後在原址之上興建中式祠廟,戰後(1960年)又由大南門城內遷來九座贔屭碑,終成今日樣貌。今日所稱赤崁樓其實是普羅民遮城殘蹟,以及海神廟、文昌閣的混合體。今列為一級古蹟。清初台江尚未淤塞前,浪濤可直達赤崁樓下,《赤坎晨曦、安平夕照》是當時著名的台灣八景之一。台灣的日治時期,日本人則以海神廟和文昌閣、五子祠當做醫院和學生宿舍。



















 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芭比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