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這隻小小布原是做趴趴熊的妝扮,有天在西門町看見了這件衣服,覺得很可愛做工也精細,於是買了這件小小布娃衣。迷你布就像姆指公主一般可愛靈巧,不論是穿梭在台南的古蹟或歷史建物中,彷彿重返歷史中,在這裡遇見古人,遇見可歌可泣的故事一篇篇。



 


西元1662年(明永曆16年)鄭成功去世後,台民 為感念鄭氏驅荷復台,開疆拓土的功績與精神,特在此地立廟奉祀,卻因政治顧慮(當時已是清朝統治),民間為了避免朝廷干涉,以開山聖王為名,暗中奉祀,因而稱為「開山王廟」。
西元1874年(清同治13年),欽差大臣沈葆楨來台籌辦防務,深入瞭解民意後,上疏朝廷 ,強調鄭成功是「明室遺臣」,而不是清朝的「亂臣賊子」,並奏請為鄭氏立祠。朝廷核准後,官民籌募經費,從福州載來工匠、材料,將開山王廟擴建成一棟台灣少見的「福州式」建築,於光緒元年竣工。名稱也改為「明延平郡王祠」。 
日據時期,因鄭成功與日本有血緣關係,日方逐增建修築日式風格的建物,如鳥居與草皮上的石燈籠,祠名再改成「開山神社」。




 


光復後,政府為表彰明鄭復台精神,於民國52年興工重建,整體格局大致不變,建築則由福州式改為鋼筋水泥的中國北宮殿式建築,祠名並改回「明延平郡王祠」,並在延平郡王祠旁邊蓋了一座現代式的「民俗文物館」,即成今日的模樣。舊廟新建,所以該廟長久以來未被列為古蹟,直至民國九十九年才登錄為臺南市第九座歷史建築。


堂前鳥居石坊,原為日治神社所留的牌坊,光復後勒刻楹聯,改成現在形貌。正中「忠肝義膽」與三川門「前無古人」匾句,言簡意賅,點出後人對鄭成功仰慕之情。走進三川門內,四壁掛滿長短對聯,道盡鄭氏功業。






 


延平郡王祠格局分為照壁、供奉鄭成功的正殿、崇祀太妃與寧靜王的後殿,以及東、西兩廡裡,鄭氏部將甘輝、萬禮塑像、明鄭諸臣牌位、儀仗、祭器默然陳列。正殿右方綠樹成蔭,為小橋流水的庭園造景,琉璃綠瓦襯著紅色牆身,配合公園的池榭垂柳,濃濃的中國風,思古幽情油然而生。












 


掛滿祈福小牌的木架,仿佛乘戴著眾人的期望。








 


喜愛這樣中國式拱門、廊道的設計,層層疊疊,穿越其間又是另一番天地。











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芭比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